兩年多來,24歲的馮可因為公務員考試和父母鬥智鬥勇。為了不與父母發生正面衝突,她新竹買屋一邊假裝努力複習,一邊乾著自己喜歡的事。馮可的父親直言家裡不缺錢,但是缺個當官的,“我們屋頭做啥子的都有,就是沒得當官的,說出去是政府的人,都要有面子些!”(8月20日新華網)
  古人雲人生有兩大喜事:洞房花燭夜、金榜題名時。這個“喜”,究竟對誰而言,說不定真可商榷一番。關於前者,從每年春節常見的“逼婚”新聞來看,真正操心婚姻大事的還是父母一輩,父母們對此“喜”的急迫心情不言而喻。而金榜題名,則指今天的公務員招錄考試,要是馮可“中榜”,顯然也是父母外接式硬碟更“喜”。
  操心子女立家立業,確實“可憐天下父母心”,但這僅是封建時代“家SD記憶卡天下”的形象符號之一,不僅天下都為皇帝一家子的,而且連最“基層”的縣令,都被稱為“父母官”。在那樣的環境下,“學而優則仕”是黃金定律。
  馮可父母顯然也受到影響。一方面,在傳統思維下,父母擁有家庭決策權,子女就業方向,當然有理由“一手掌握”。另一方面,自己沒有機會成為“當官的”,但還有子女,在“愚公移山”精神支持下,總有一代人可以“鯉魚越龍門”,了卻家族心愿,而且公招考試年年有,比起數年一次的古代科舉,機會更大,何不外接式硬碟加把勁,兩年考五次又何妨?
  是操心子女未來也好,還是家族心愿也罷,這些編織出的“高大上”理由,卻一不小心被馮父所言的“面子”給捅破了。按照馮父所言,家中缺官,會導致沒有“面子”。所謂“面子”,初看包裹的是“工作穩定”“福利待遇好”,更深ssd固態硬碟層的卻是代表某種社會地位:萬般皆下品,惟有做官“高”。這一點,用最簡要的語言概括,就是官本位思想。
  “官本位”的正式提出,其實也就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事。但三十歲的“壽命”,註定代表不了其在幾千年中華文化中的盤踞。隨著人民公僕“為人民服務”宗旨的確立,它逐漸被當成輿論靶子,人人見而批之,但幾代人一直努力,卻始終難以根絕。現透過馮可“家裡缺官”,再次證明官本位思想“四海皆為家”,就是在全國千千萬的“小作坊”里,滋生著官本位生命得以延續的養分。
  某方面值得慶幸的是,馮可有著與父母完全不一的價值觀取向,她鬥智鬥勇的對象看是父母,實則是中華文化之“糟粕”的官本位思想。而這種思想,能否在我們這一代人里徹底終結,馮可,給了公眾信心。
  文/冬月禾  (原標題:“家裡缺官”實為官本位有“家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q36hqtn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